日期:2015-07-09
来源:学院新闻
阅读:2626
范岩旻,2011级威尼斯9499登录入口土木工程系本科生。和身边的同学相比,他的生活是丰富多彩的。从学生工作中萌发的小小理想,转化为对科研学术的严谨追求,再蜕变为创新创业的坚实动力,范岩旻的足迹展现了一位船建学子的成长历程。
学习,从服务师生开始
从进入大一开始,范岩旻就积极参加了各类学生活动,丰富自己的见闻。大一时,他加入船建学院学生会学术部和校学联联络中心担任干事,大二时成为了船建学院学生会主席团的一员。在学生会的两年间,范岩旻策划和组织了上海大学生致远杯辩论赛、五院迎新、船建学院学代会等一系列活动,边学习边摸索、积累学生工作的经验。
在党支部活动中,范岩旻担任了威尼斯9499登录入口青年马克思主义学校第二十一期入党积极分子培训班的班长与组长,负责全班的党支部学习工作,策划并主持了爱国班结业典礼,获得优秀组长称号。在军训期间,作为21连的小班长和政工负责,为连队赢得荣誉。在暑期社会实践时,范岩旻作为项目负责人,负责了上海市石库门文化的探访与了解,为学校师生介绍上海石库门文化。同时还作为东六楼栋的楼长,为楼栋的同学服务。
同时,范岩旻还曾参与了上海交大第一本校史书籍《饮水思源》的编辑和采访工作,采访了船建的知名老校友,并作为学生代表在马德秀书记主持的新闻发布会上发言。老校友将国家与民族的利益放在个人利益之前,响应国家的号召,为社会主义建设作出了巨大的贡献,他的精神让范岩旻深深地触动。
两年多的学生工作中,范岩旻不断学习、不断反思,他感受到了服务他人的快乐,也萌发了走出校园为更多的人服务、到更大的平台上发光发热的梦想。正如他在竞选船建学生会主席时所说的:实现每一个平凡的船建人不平凡的梦想。
坚守,现实中反思觉悟
实现梦想并不是一句空话,专业分流以后,范岩旻开始逐渐接触专业知识,从观摩宋晓兵老师展示实际工程项目,到跟随刘西拉教授参观施工现场,再到上海设计院和施工单位的实习,他逐渐感受到了土木工程师在国家建设发展过程中的重要地位,也体会了专业技术与职业精神的不凡意义。随着学习的深入,范岩旻为更多人服务的理念逐渐转化为更切实的土木工程师的梦想。
大二下学期,范岩旻加入了船建学院土木工程系车爱兰老师的课题组,开始潜心学习专业知识和技术,进行土木工程建筑物检测的相关研究。在课题组的两年时间里,他跟随导师走遍了祖国的大江南北,去过厦门海边的蓄水池,也去过上海松江的历史古塔,去过镇江野外的高铁线路,也去过无锡市政大楼的建设现场,这些经历也在范岩旻的心底留下了深深的烙印。
在甘肃岷县6.6级地震之后,范岩旻曾跟随车爱兰老师前往灾区,参与了震后的重建修补和建筑物损伤检测工作。虽然地震已经过去很久,但房屋倒塌,整个城市都化为了废墟。在用课题组的无损检测技术检测的过程中,一下又一下的锤击就仿佛敲打在他的心头,带来了极大的心灵震撼。在课题组南昌红谷隧道的检测工作中,范岩旻始终处于隧道施工的第一线,穿着工作服,浑身是泥地戴着头灯进行检测。当时正值九月,在地面建设现场进行检测,40℃的天气下在工地一待就是一天,酷热难耐。然而尽管环境苛刻,他始终认为,这些最普通的岗位是为国家建筑安全添砖加瓦的光荣事业,也对自己选择的道路倍感自豪。
一次次的工程实践经历既丰富了范岩旻的见闻,同时也督促着他潜心学习,实现自己土木工程师的理想。
蜕变,磨练中寻找方向
课题组的研究积累让范岩旻成功收获了自己的学术成果。他作为第一作者发表了核心期刊论文《微动测试技术在古塔结构整体性损伤检测中的应用》、《微动测试技术在古建筑拱桥结构检测中的应用》,作为第一发明人申请了实用新型发明专利《土木工程微动测试检测设备调平装置》,并参与写作了EI期刊论文《高铁多层线下结构病害全波场无损检测方法与技术》。
然而,范岩旻并没有满足于这些成果,他和船建、安泰、法学院的同学一起成立了创业团队“爱丽舍特种混凝土材料团队”,期望通过他们的创业,将先进的技术产学研结合以更大地推广,从而提高基础建设质量。经过无数次磨合,他们渐渐成为了一个成熟的团队。
一年后,他们踏上了“创青春”大学生挑战杯创业大赛决赛的赛场。凭借着团队独有的无损检测技术,他们的团队最终夺得了挑战杯的金奖以及上海“创业浦东”全球创新创业大赛金奖以及首届中国青年创新创业大赛一等奖。而团队也将技术运用在如高铁检测,南水北调等众多国家重点工程中,获得了多个创投公司的青睐。
对于未来,范岩旻并没有止步于创业团队的成功。面对毕业,他选择了在交大继续自己的学业,扎实专业基础,为土木工程师的梦想再垒上一块砖。
马云曾经说过:“梦想还是要有的,万一实现了呢!”,而对于范岩旻而言,再小的梦想都有坚持下去的理由。他用自己的亲身经历,向我们展现了一位有梦想的交大学子的风采,也向我们诠释了“爱国荣校、饮水思源”的精神传承。正是千千万万个如同他一样怀抱梦想的平凡交大人,汇聚成了这所不平凡的菁菁校园。